中国海洋大学统一战线热议2022全国两会

发布者:戴淑妮发布时间:2022-03-08浏览次数:224

34日和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相继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国海洋大学统一战线热切关注全国两会,反响热烈。

民盟中国海洋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管理学院旅游学系主任董志文: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然包括全体国民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一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更加感受到我国康养旅游大发展时代即将到来。康养旅游将体育、健身、养生、文化、休闲度假、旅游旅居等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旅游目的地的体育场地设施,更能促进当地大健康产业全面发展,不但增强国民的身体健康,同时提升国民的精神健康,希望全民健身早日蔚然成风,早日共享民族复兴的美好明天。

民进中国海洋大学支部主委、水产学院教授邢婧:通过学习两会精神,帮助我们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坚定立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强化创新引领,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扩大科研自主权。作为一名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践行两会精神,积极带动身边的人参与到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发展需要。

农工党中国海洋大学支部主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当前,国内外形势具有诸多不确定性,面对各种“不确定”,突出我们的“确定”,这是新形势所“发出”的一项新要求。围绕这一新要求,展现新作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政府工作报告》唤起了人民群众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以及知难而进、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力量。

致公党中国海洋大学支部主委、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工商管理系主任柴寿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双减”政策成为2022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其核心是通过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以及家长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让中小学生回归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这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双减”后学校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如何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及教师如何减负等问题仍需持续关注并有序解决。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将会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致公党中国海洋大学支部副主委、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牟海津:2022年全国两会十大社会热点话题中,科技创新、教育改革、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等与高校密切相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切实在乡村振兴和生命健康等国家和百姓关心的事业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十四五”期间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也是学科发展和规划必须考虑的内容。科研工作者要着力攻坚“卡脖子”技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海洋大学侨联主席、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海德学院院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董军宇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如果能将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要素等数字化,可更好地解决我国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预见并提供潜在的解决方案。建议国家科技资金能大力支持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大力融合,发展数字孪生及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

无党派人士、水产学院教授艾庆辉:政府工作报告将“确保粮食安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自主供应”列为年度重要任务之一。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新时代要发展中国特色现代种业,实现自我供给,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种业前沿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要立足生产实际,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确保农林牧渔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源自主可控。要建立种业的高效转化平台和配套设施,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提高相关成果转化效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总书记提出的“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的目标。

无党派人士、医药学院院长吕志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双一流”高校既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作为医药学院院长,我将紧抓发展机遇,加强统筹规划,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教育强国梦和科技强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无党派人士、经济学院院长赵昕: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2022年全国两会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新时代十年新跨越,踔厉奋发开新局。教育作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热点话题,在过去一年“双减”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教育改革也必将进一步深化。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立足岗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建设“双一流”学科中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短缺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在产教融合中应社会需求做到精细化培养,为丰富毕业生精准就业提供更好服务,为建设公平、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力量。